暑中待月小酌

火伞朝张复暮张,若教无月底禁当。
隔林欲上光先漏,窥户无多气已凉。
万里无云天似水,一奁新镜色如霜。
广寒宫里应无酒,挽住姮娥劝一觞。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炎炎夏日里等待月亮升起、准备小酌的闲适场景,充满生活情趣和浪漫想象。

前四句写夏日酷暑难耐:太阳像火伞一样从早到晚炙烤大地,如果没有月亮来缓解,简直让人受不了。诗人透过树林缝隙看到月光初现,还没照到窗前,就已经感到丝丝凉意。这里用"火伞"比喻烈日,形象生动;"光先漏"写出月光透过树林的斑驳美感。

中间两句展现夜空美景:万里无云的天空澄澈如水,初升的月亮像新磨的镜子般皎洁如霜。这里用"一奁新镜"比喻新月,既写出月光的明亮,又暗示这是月初的弯月。

最后两句突发奇想:诗人觉得月宫里的嫦娥可能没酒喝,想拉住她一起共饮。这个浪漫的想象把整首诗推向高潮,既表现了诗人对月小酌的雅兴,又给静谧的月夜增添了几分灵动。通过"挽住姮娥"这个拟人化描写,让天上的明月突然有了人情味。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从难熬的暑热写到月夜的清凉,再升华到与嫦娥共饮的奇思妙想,层层递进,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丰富想象力。最打动人的是那种苦中作乐的生活态度——在炎夏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诗意时刻。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