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闻笛》这首诗通过笛声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忧愁和无奈。
开头两句“吹腔不识愁,愁耳偏闻吹”说的是吹笛子的人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笛声中带着忧愁,但听笛子的人却偏偏听出了其中的忧伤。这就像有时候我们听一首歌,歌者可能只是随意唱唱,但听者却从中感受到了深深的情感。
第三句“月明吹更苦”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忧愁在月光下显得更加深刻。月光常常象征着孤独和思念,在这样的环境下,笛声中的愁绪被放大,让人感到更加痛苦。
最后一句“泪洒降羌儿”则描绘了听笛者被感动得流泪的情景。这里的“降羌儿”可能指的是边塞的战士或异乡的旅人,他们因为笛声中的乡愁或离别之情而落泪。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笛声这一媒介,传达了一种无法言说的忧愁和思乡之情,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地体会到那种深藏在心底的孤独和无奈。笛声成了情感的桥梁,连接了吹奏者和听者,也让读者在阅读中产生了共鸣。
董嗣杲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字无益。嗣杲工诗,吐爵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