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陈含光先生为作《忍寒庐图》并题句,有“蛰龙三冬卧”之语,辄用元遗山韵赋谢(一九三七年)
弹指韶光又向残。
不堪长是夜漫漫。
蛰龙且许三冬卧,老鹤谁教万里看。
知境幻,喜心安。
愁来须放酒杯宽。
殷勤为报陈居士,办与乔柯共耐寒。
不堪长是夜漫漫。
蛰龙且许三冬卧,老鹤谁教万里看。
知境幻,喜心安。
愁来须放酒杯宽。
殷勤为报陈居士,办与乔柯共耐寒。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于1937年,作者通过描绘冬夜景象,表达了自己在艰难时局中的坚韧态度和对友人关怀的感激。
上阕用"弹指韶光"开篇,说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又到年末。"夜漫漫"既指冬夜漫长,也暗喻时局黑暗。后两句用"蛰龙"和"老鹤"两个意象:冬眠的龙可以暂时休息,但年迈的鹤却还要远行,暗示在动荡年代,不同处境的人各有各的艰难。
下阕转向豁达心境。作者明白世事无常("知境幻"),所以选择保持内心平静。愁闷时就借酒消愁,展现了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智慧。最后特别感谢陈含光先生,说愿意像高大的树木一样,与友人共同抵御严寒,既是对友情的珍视,也表现了不畏艰难的骨气。
全词最动人的是把个人处境放在时代背景下,既有对光阴流逝的感叹,又有面对困境的从容。特别是结尾"共耐寒"的承诺,将文人间的书画往来升华为精神上的相互扶持,在寒冷中透出温暖的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