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一百二十首 其四

数间茅屋不堪忧,底事来为粥饭头。
赖有劫初铃子在,随贫随富自风流。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一种超脱自在的人生态度。

前两句说:几间破旧的茅草屋本不值得烦恼,但为什么我还要为一日三餐操心呢?这里用"粥饭头"(吃饭问题)点出普通人日常的生存焦虑。

后两句笔锋一转:幸好有那远古时代就存在的铃铛(象征亘古不变的自然真理),让我无论贫穷还是富贵,都能活得潇洒自在。"劫初"是佛教用语,指世界初开之时,这里用来形容铃子存在的久远。

全诗的精妙在于:
1. 用茅屋、吃饭这些接地气的意象,带出深刻的人生思考
2. 通过"铃子"这个具体物件,把抽象的人生哲理形象化
3. "随贫随富自风流"七个字,凝练地表达了不为外物所困的豁达境界

就像现代人常说"房子不在乎大小,开心就好",诗人用更诗意的方式,告诉我们:只要内心通透,住茅屋也能活出风采。这种超越物质条件的精神自由,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