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吴王夫差为西施修建的奢华宫殿与西施最终的悲惨结局,讽刺了统治者沉迷美色、荒废朝政的荒唐行为。
前两句用"金玉步"和"绮罗身"描绘西施在馆娃宫中的奢华生活:她穿着木屐在特制的响屐廊上漫步,清脆的脚步声像金玉相碰;她在采苹山上游玩时,华美的衣裙随风飘舞。这些细节生动展现了夫差为讨好西施而挥霍无度的场景。
后两句笔锋突转,用"水葬"暗示西施最终被沉江的悲惨结局。最妙的是末句,说溪水映照的弯月想要模仿西施皱眉的娇态,这个拟人化的描写既点出西施"捧心蹙眉"的经典形象,又暗含讽刺——自然景物尚在模仿美人,而曾经宠爱她的君王却早已将她抛弃。月亮倒影随水流破碎的意象,也暗示了红颜薄命的悲剧。
皮日休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