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前韵答高秀才言诗

万仞峥嵘赤手攀,但能进步莫尤竿。
一生便作苦吟去,万事何如得句欢。
鼓气易蓑怜我退,市声方午似君难。
丈夫不用分畦畛,臭味从今蕙与兰。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以及他对人生境界的豁达态度。

前两句用"徒手攀登万仞高山"的比喻,形容写诗就像攀登险峰,虽然艰难但只要不断进步就好,不必在意别人的评价标准。"竿"在这里指别人设定的标准或尺度。

中间四句是诗人的创作心得:他愿意一辈子苦思冥想地写诗,因为写出好诗句的快乐胜过世间其他事。他自嘲现在创作激情减退("鼓气易蓑"指激情消退),而高秀才正值创作旺盛期("市声方午"比喻创作力旺盛),理解创作的艰辛。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真正的大丈夫不会拘泥于门户之见("分畦畛"指划分界限),就像兰草和蕙草虽然不同但都很芬芳,暗示不同风格的诗歌都值得欣赏。

全诗用登山、草木等自然意象,把抽象的诗歌创作写得生动具体。诗人既表达了对诗歌的热爱,也展现了对不同创作风格的包容态度,语言朴实但意境深远。

项安世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