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晨江边的静谧画面,用极简的笔墨勾勒出富有意境的山水小景。
前句"残月楚山晓"中,"残月"点出天将破晓的时辰,月亮只剩淡淡轮廓;"楚山"则交代了地点在楚地(今湖南湖北一带)的山间。月亮与山峦的搭配,营造出黎明时分天地交接的朦胧感。
后句"孤烟江庙春"更显精妙:江边寺庙升起一缕炊烟,既暗示有人居住,又用"孤"字突出环境的清幽;"春"字看似平常,却透露出早春微寒中蕴含的生机。烟与庙的组合,让画面顿时有了人间烟火气。
全诗妙在"以少胜多"——仅用十个字就构建出完整的时空:从天空残月到江边孤烟,从山峦轮廓到庙宇炊烟,既有远景又有近景。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残""孤"等字眼,自然流露出一种淡淡的羁旅愁思,让读者能感受到漂泊者眼中的清晨景致。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最动人的魅力所在。
释惠崇
释惠崇,(?~一○一七),淮南(今江苏扬州)人(《清波杂志》卷一一),一作建阳(今属福建)人(《图绘宝鉴》卷三)。九僧之一,善诗,工画(《清波杂志》卷一一)。真宗天禧元年卒。今录诗十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