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场景,充满了自然意趣和真挚情感。
前两句点明地点:莆田城东的囊山脚下,友人黄后峰住在碧树掩映的茅屋里。这里用"远"和"深"字,既写实景又暗示即将离别。
中间四句写相聚之乐:诗人千里迢迢来赴约,与友人共赏九峰山水。他们看到寺庙前的麋鹿已习惯与人相处,春后的桄榔树叶在地上投下阴影。这些细节展现了山居生活的闲适,也暗含人与自然的和谐。
最后两句写离别:石壁上的题诗已被青苔覆盖,他们在虎溪边分手时,暮色中传来猿猴的啼叫。用"芳藓合"暗示时间流逝,"暮猿吟"烘托离愁,余韵悠长。
全诗通过山水、麋鹿、桄榔等意象,营造出清新自然的意境,表达了真挚的友情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恬淡与不舍。
郑善夫
(1485—1523)福建闽县人,字继之,号少谷。弘治十八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榷税浒墅。愤嬖幸用事,弃官归。正德中,起礼部主事,进员外郎。谏南巡,受廷杖,力请归。嘉靖初,以荐起为南京吏部郎中,途中病死。工画善诗。有《少谷集》、《经世要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