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云庄王翁题寿轴
云庄之山饱游适,早闻翁名未相识。
野人踪迹无端倪,烟水微茫易昏夕。
鹿门隐趣亦何深,向平婚嫁会当毕。
弄丸静学无极翁,击壤高歌太平日。
四序平分秋正中,百龄十计数涉七。
蓬松霜雪未蒙颠,拜舞儿孙还绕膝。
人生如此绝可怜,岂必金多与高秩。
余方落魄忘贱贫,家有严君偕七十。
天性真欢事偶同,蒸民好德情何溢。
扣门陈子索新题,拂素濡毫聊一述。
野人踪迹无端倪,烟水微茫易昏夕。
鹿门隐趣亦何深,向平婚嫁会当毕。
弄丸静学无极翁,击壤高歌太平日。
四序平分秋正中,百龄十计数涉七。
蓬松霜雪未蒙颠,拜舞儿孙还绕膝。
人生如此绝可怜,岂必金多与高秩。
余方落魄忘贱贫,家有严君偕七十。
天性真欢事偶同,蒸民好德情何溢。
扣门陈子索新题,拂素濡毫聊一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王翁的长寿老人,通过他的生活状态传递出知足常乐的人生智慧。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开篇六句像一幅水墨画,用"烟水微茫""鹿门隐趣"等意象,勾勒出王翁隐居云庄山的生活环境——这里远离尘嚣,充满自然野趣。诗人说虽然早闻其名却未曾谋面,暗示王翁是位淡泊名利的隐士。
中间八句是全诗精华,用具体的生活画面展现王翁的幸福晚年。"弄丸静学"写他像古代仙人一样修身养性,"击壤高歌"表现他享受太平盛世的闲适。最动人的是"蓬松霜雪"的白发和"绕膝"的儿孙,这些细节让长寿的幸福变得可视化。诗人由此发出感慨:人生真正的快乐在于天伦之乐,而非金钱地位。
最后六句诗人联想到自己七十岁的父亲,将王翁的快乐延伸到普遍的人伦之情。通过"天性真欢""蒸民好德"等表述,把个人感受升华为对朴素道德观的赞美。结尾点明这是应朋友之邀所作的题画诗,使整首作品更显真挚。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用平实的语言构建了两个温暖画面:山中隐士的淡泊生活与寻常人家的天伦之乐。通过"霜雪白发""儿孙绕膝"这些接地气的意象,把抽象的长寿幸福变得可感可知。诗人最后联想到自己父亲,更让读者产生共鸣——原来最珍贵的财富,就是家人安康、岁月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