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纪游寄子湘

毗陵挂帆得快风,惠山迎人媚如许。
老夫游兴忽勃发,藤杖芒鞋勇可贾。
初从曲港破澄碧,俄近招提闻粥鼓。
入门鸭脚叶乱飞,飒飒晴空来急雨。
萧閒法界带岩壑,抖擞冲襟绝尘土。
肃瞻祠宇憩杉径(华孝子祠),爰探泉源历涧户。
一泓古甃酌清泠,香美应知胜牛乳。
竹炉遗制争摩挲(炉为明初僧性海制王孟端诸公图咏),鹿柴邻园任容与(邹园)。
荒寒僻境难久留,展眺东山趁亭午。
丹房禅室半荆榛,独有浮图峙今古。
九龙峰迥阻霄汉,五里湖明辨洲渚。
微茫云外是具区,圣姑毛公堪尔汝。
下山馀兴不可遏,别苑重过瘦筇拄(秦园)。
良宴屡到嘉树堂,新构偏爱梅花坞。
即次思欲委符节,局促人间亦何苦。
还舟命酒写所见,回首林峦几延伫。
属和好待青门翁,定笑颓唐剑南语。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惠山时的所见所感,充满闲适自在的游兴和对自然山水的热爱。

开头写诗人乘船顺风来到惠山,被美景吸引,突然游兴大发,拄着藤杖、穿着草鞋就勇敢地出发了。接着描写一路上的景色:先是经过碧绿的河港,听到寺庙的钟声;进入寺庙后看到银杏叶纷飞,晴空下却像下着急雨。这些描写生动展现了惠山景色的多变和迷人。

诗中特别提到几个著名景点:华孝子祠、惠山泉、竹茶炉等。诗人品尝清冽的泉水,觉得比牛奶还香甜;抚摸明代僧人制作的竹茶炉,感受历史的痕迹。这些细节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后半部分写诗人登上高处远眺,看到九龙峰高耸入云,五里湖波光粼粼,远处的太湖若隐若现。虽然有些地方已经荒芜,但古塔依然矗立。最后诗人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觉得在官场奔波太辛苦,不如寄情山水来得自在。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像在跟朋友聊天一样娓娓道来。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真切的感受,把一次普通的出游写得趣味盎然,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寄情山水、追求闲适生活的情怀。特别是对泉水、竹炉等细节的描写,最能体现诗人对生活情趣的品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