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不爱农事、痴迷牡丹的文人形象,充满生活情趣和幽默感。
前两句"生憎南亩课桑麻,深坐花亭细较花"用对比手法,先写主人公对种田养蚕这类农活十分厌恶,后写他整天坐在花亭里专心研究花卉。一憎一爱之间,活画出人物形象。
后两句"闻道牡丹新种出,万钱索买小红芽"最有趣。听说有新培育的牡丹品种,主人公立刻豪掷万金,只为买一株刚发芽的小苗。这里的夸张手法特别生动——"万钱"买"小红芽",既表现牡丹的珍贵,更突出主人公对牡丹近乎痴迷的喜爱。
全诗语言直白如话,像在讲一个生活小故事:有个不爱干农活的人,整天就爱摆弄花草,听说有好品种的牡丹,花再多钱也要买。诗人没有直接评价,但字里行间透着对这种生活态度的欣赏,也让读者感受到培育新品牡丹的乐趣。这种对生活小情趣的捕捉,正是古典诗词最打动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