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乱世中与友人重逢的感慨,充满了对故国沦亡的伤痛和对世事变迁的无奈。
开头两句"孤负輶轩此一行,相逢楚客各吞声"是说:我这一趟出行实在有负使命(輶轩是古代使臣乘坐的车),与同样漂泊的楚地友人相遇时,我们都哽咽得说不出话。这里用"吞声"二字生动表现了乱世中人们不敢畅所欲言的压抑。
中间四句通过对比手法展现物是人非:酒席前的蜀地歌女唱的不再是当年的曲调(暗示文化凋零),洛阳宫门外的铜驼荆棘丛生(象征国家灭亡)。新雨滋润野草生长本是好事,但黄莺在春天鸣叫却让人心酸——因为春天虽如期而至,但山河已变。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空剩一把伤时忧国的眼泪,遥望中原却再也见不到离散的兄弟。这里的"弟与兄"既指血缘亲人,也暗喻同袍战友,将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全诗用酒宴、歌女、春雨、莺啼等寻常意象,反衬出战乱带来的深重苦难。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克制隐忍的悲痛——没有嚎啕大哭,而是"吞声""空馀泪",这种隐痛反而更显沉痛。诗人通过个人际遇的碎片,拼凑出一个时代的集体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