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借古讽今,用张骞乘木筏探险的典故来暗讽汉武帝求仙的荒唐。
前两句"滚滚黄河天上来,茂陵底事望蓬莱"描绘了黄河奔腾的壮观景象,同时质问汉武帝(葬于茂陵):你生前为何要痴迷寻找蓬莱仙岛?这里的"底事"就是"为什么"的意思,带着明显的讽刺语气。
后两句"早知博望乘槎便,虚筑通天百尺台"更直接:早知道张骞(封博望侯)乘木筏就能通天,又何必劳民伤财修建通天台呢?"乘槎"指张骞传说乘木筏到达天河的故事,"通天台"是汉武帝为求仙建造的高台。诗人通过对比告诉人们:真正的探索精神(张骞出使西域)比虚无的求仙行为更有价值。
全诗用黄河的壮阔反衬求仙的渺小,用张骞的实干对比汉武帝的虚妄,语言直白却意味深长。它告诉我们:与其追求虚幻的长生不老,不如像张骞那样脚踏实地开拓进取。这种借古喻今的写法,让讽刺既含蓄又有力。
林鸿
明福建福清人,字子羽。洪武初以人才荐,授将乐县学训导,官至礼部员外郎。性落拓不善仕,年未四十自免归。工诗,为闽中十才子之首。有《鸣盛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