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雀叹(甲申)
步出西城门,遥瞻野田雀。
天寒不恋巢,一俯还一跃。
久已辙成环,况乃鼠为虐。
岂不知艰虞,生计奈无著!
众雏枯树间,谁与致饮啄?
日落嗷嗷声,远隔犹隐约。
前村卖米店,十里负山郭。
米屑粲不收,分减及孤弱。
相寻肯辞远,及见终难托。
衰翁心虽慈,异县迹已削。
雪急北风凉,投林色自怍。
己饥犹可忍,儿饥情怀恶。
天寒不恋巢,一俯还一跃。
久已辙成环,况乃鼠为虐。
岂不知艰虞,生计奈无著!
众雏枯树间,谁与致饮啄?
日落嗷嗷声,远隔犹隐约。
前村卖米店,十里负山郭。
米屑粲不收,分减及孤弱。
相寻肯辞远,及见终难托。
衰翁心虽慈,异县迹已削。
雪急北风凉,投林色自怍。
己饥犹可忍,儿饥情怀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饥寒交迫的麻雀图景,借雀喻人,反映了底层百姓在灾荒中的苦难。
开篇诗人散步时看到田野里的麻雀,它们天寒地冻也不回巢,不停蹦跳觅食。这里用"不恋巢"暗示麻雀不是不想回,而是巢里同样没有食物。接着用"辙成环"(车辙都压出圆环了,形容人来人往)、"鼠为虐"(老鼠也来抢食)展现灾荒的严重程度。
诗人替麻雀发声:它们难道不知道艰难吗?实在是找不到吃的啊!树上的幼鸟嗷嗷待哺,却无人照料。远处虽有卖米店铺,但米店老板把碎米都收得干干净净,偶尔施舍点给穷人。麻雀们飞很远觅食,找到食物却难以带回(可能被人驱赶)。
最后诗人自比"衰翁",虽然心怀慈悲,但作为外地人无能为力。风雪中麻雀投林时羞愧的神色(因为空手而归),特别触动人心。结尾点出全诗核心:自己挨饿还能忍,看着孩子挨饿才最痛苦。
全诗通过麻雀的视角,把灾荒中百姓的绝望写得入木三分。特别是"己饥犹可忍,儿饥情怀恶"两句,道出了天下父母最深的痛,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诗人没有直接说教,而是用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心理描写,让读者自己体会苦难,这正是诗歌的高明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