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秋夜同何杞南师过半塘桐竹圃弹琴
柴门澹月如烟,垂杨浸在轻烟里。
半池荷露,一堤花影,两三船舣。
今夜流云,昨宵宿雨,碧天无际。
把湘帘四卷,瑶琴漫理,还乍听,疑流水。
前度城西旧寺。
集词人、携尊同醉(曾集长寿寺为琴会。)。
听潮亭上,弦声浩漫,有江湖气。
响散松阴,愁生焦尾,知音谁是。
记回船尚有,娟娟蟾影,照人无睡。
半池荷露,一堤花影,两三船舣。
今夜流云,昨宵宿雨,碧天无际。
把湘帘四卷,瑶琴漫理,还乍听,疑流水。
前度城西旧寺。
集词人、携尊同醉(曾集长寿寺为琴会。)。
听潮亭上,弦声浩漫,有江湖气。
响散松阴,愁生焦尾,知音谁是。
记回船尚有,娟娟蟾影,照人无睡。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秋夜弹琴的唯美场景,充满了诗情画意和音乐韵味。
上片从环境描写入手:月光像轻烟一样笼罩着柴门,垂柳仿佛浸泡在月光里。池塘里残留着荷叶上的露珠,堤岸上晃动着花影,两三只小船静静停泊。昨夜的雨让天空格外清澈,流云飘荡。在这样的环境中,主人公卷起竹帘,随意弹起瑶琴,琴声像流水般清澈动听。
下片转入回忆和感慨:想起以前在城西寺庙里,和词人们一起饮酒弹琴的快乐时光。特别记得在听潮亭上弹琴时,琴声宏大得仿佛带着江湖的豪迈气息。但如今琴声消散在松林间,弹着忧伤的曲调,却找不到知音。最后以景作结:记得回家时,还有皎洁的月光照着无眠的人。
全词通过现实与回忆的交织,展现了三个动人之处:
1. 如画的环境描写,月光、垂柳、荷露等意象共同营造出空灵静谧的秋夜氛围
2. 琴声的传神刻画,从"疑流水"到"有江湖气",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听到琴音变化
3. 知音难觅的淡淡惆怅,在美景与琴韵中透露出文人雅士的孤独感
这种将眼前景、耳边琴、心中情自然融合的写法,正是古典诗词最打动人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