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日里温暖如春的奇妙场景,语言平实却充满画面感。
开头两句"此间大雪节,花放小桃枝"就制造了一个反差:明明是大雪节气,小桃枝却开花了。这种反常现象引出了后文的关键——温泉的热气让周围温暖如春。
诗人接着用"昔僧曾白脚,踏雪上峨嵋"的典故,把眼前的温暖与记忆中僧人赤脚踏雪的寒冷景象形成对比。最后两句"我亦忆残腊,冷泉亭外诗"是点睛之笔,诗人由眼前温暖的温泉,联想到自己曾经在寒冬冷泉边写诗的经历,让整首诗在冷暖交替的回忆中收尾。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简单的对比(大雪节气vs桃花开放)制造出奇幻感
2. 通过"温泉气"这个细节,让反常的景象变得合理
3. 最后用个人记忆收尾,让写景有了情感温度
4. 全诗没有生僻字,但通过意象组合营造出丰富意境
就像我们冬天在暖气房里看窗外飘雪,会想起去年冻手冻脚的经历一样,诗人用最生活化的语言,写出了这种时空交错的微妙感受。
阮元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云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先后任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侍郎,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体仁阁大学士,太傅,谥号文达。他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