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驿寓长至书怀
甓社接高邮,驿界两湖涘。
官舟倦行役,深夜暂留憩。
玉律应黄钟,报道日长至。
拜舞违清班,阙廷渺瞻企。
稽首祝吾皇,圣寿千万岁。
鸡鸣问前途,新河号康济。
夙昔饶风波,如今稳无滞。
平生康济心,视此发长喟。
蚤起效书云,万里无纤翳。
赫曦出东隅,扶桑凝紫气。
元化互推移,新阳已回地。
所愿君子长,共乐太平世。
官舟倦行役,深夜暂留憩。
玉律应黄钟,报道日长至。
拜舞违清班,阙廷渺瞻企。
稽首祝吾皇,圣寿千万岁。
鸡鸣问前途,新河号康济。
夙昔饶风波,如今稳无滞。
平生康济心,视此发长喟。
蚤起效书云,万里无纤翳。
赫曦出东隅,扶桑凝紫气。
元化互推移,新阳已回地。
所愿君子长,共乐太平世。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界首驿站过冬至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太平盛世的赞美和对皇帝的忠诚。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六句)写旅途中的停留。作者乘船经过高邮湖和甓社湖交界处的驿站,深夜在此休息。恰逢冬至节气("日长至"指冬至),想到自己没能参加朝廷的冬至朝贺,只能在远方遥拜皇帝,祝愿皇上万寿无疆。这里通过"拜舞""稽首"等动作描写,展现了古代官员对皇帝的尊崇。
第二部分(中间六句)写清晨启程的见闻。天一亮就出发,看到新开的康济河航道十分平稳,不再像从前那样风浪险恶。这触发了作者的感慨——他平生就怀有"康济"(使百姓安康)的抱负,看到这条造福百姓的河道,不禁发出赞叹。这里用河道的安稳暗示国家治理的良好。
第三部分(后六句)写冬至朝阳的景象。清晨万里无云,朝阳从东方升起,阳光照耀着扶桑树(传说中太阳升起处的神树),紫气缭绕。作者感受到天地运转、阳气回升的自然规律,最后表达心愿:希望君子(指贤能官员)能长久执政,与百姓共享太平盛世。结尾的"太平世"点明全诗主旨,展现了作者对治世的美好期待。
全诗语言朴实但意境开阔,通过驿站夜宿、河道见闻、朝阳景象三个场景的转换,将个人旅途体验与国家治乱联系起来,在冬至这个特殊的节气里,既写出了对皇帝的忠诚,也寄托了对清明政治的向往。诗中"康济"一词双关,既是河名,又暗含治国安邦之意,体现了作者巧妙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