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

玉律阴阳会,璿玑日月新。
熙宁万岁历,元祐八千春。
卦象已乘泰,斗杓方建寅。
白头谙守岁,红烛最知春。
柏酒人怀远,饧盘客荐新。
老来长道路,惭愧百年身。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新年时节的喜庆氛围和人生感慨,语言平实却充满深意。

前四句用"玉律""璿玑"等天文意象,展现岁月更迭、新旧交替的新年气象。"熙宁""元祐"两个年号暗示时光流转,用"万岁历""八千春"这样夸张的数字表达对长久太平的祝愿。

中间四句转到具体的新年场景:卦象显示吉兆,北斗星指向寅位(正月方位)。老人熟悉守岁的传统,红烛最能感知春意。这里通过"白头"与"红烛"的对比,既写节日喜庆,又暗含岁月流逝之感。

后四句写新年习俗和人生感悟:人们喝着柏叶酒思念远方亲人,摆上糖盘招待客人。最后两句笔锋一转,写自己年老仍漂泊在外,面对百年人生感到惭愧。这种从热闹节日到个人感伤的情绪转折,形成了强烈反差。

全诗妙在把普天同庆的新年景象与个人的人生感慨自然融合,用"红烛知春"这样生动的拟人手法,让节日有了温度;又用"惭愧百年身"的坦诚自省,让喜庆中透出深沉。读来既能感受到新年喜悦,又能体会人生况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