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冷寂的仙境景象,暗含对现实与理想差距的感叹。
前四句用四个精致的画面构建仙境:月光下的梧桐树影清冷,霜染的桂花树红艳却带着寒意,青苔覆盖着仙人的丹房,青松荫蔽着白玉祭坛。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远离尘世、超凡脱俗的氛围。
后两句突然转折:为什么后来者(鸡犬)不能像前人(骖鸾)那样得道升仙呢?这里用"鸡犬升天"的典故,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普通人再努力也难以达到理想境界。诗人可能是借仙境的遥不可及,来隐喻现实社会中普通人难以突破的阶层壁垒。
全诗通过鲜明的视觉对比(冷月与红霜、碧藓与丹室)和巧妙的典故运用,把对现实的无奈包裹在唯美的仙境描写中,让读者在感受画面美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含蓄深沉的情感。
曹勋
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