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闲二公递以禅律相鄙因而解之

一教谁云辟二途,律禅禅律智归愚。念珠在手隳禅衲,
禅衲披肩坏念珠。象外空分空外象,无中有作有中无。
有无无有师穷取,山到平来海亦枯。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生动的比喻探讨了佛教中"禅宗"和"律宗"的争论,核心思想是说:表面看是对立的修行方式,本质上是相通的。

前四句像在说相声:一个和尚拿着念珠批评穿袈裟的不懂修行,穿袈裟的反过来嘲笑拿念珠的死板。就像两个人互相指责"你拿筷子吃西餐不对""你用刀叉吃中餐错了",其实都是吃饭工具。

中间两句"象外空分空外象,无中有作有中无"最精彩。用大白话说就是:你站在山外看山是山,站在山里看山又不是山;"无"里能变出"有","有"最后又归于"无"。就像魔术师从空帽子变出兔子,兔子最后又消失一样。

最后两句是结论:死磕"有"和"无"的区别就像非要争论"山和海哪个更平"——山要是真能平了,海也早干了。意思是修行不必拘泥形式,禅律本是一体,就像海水和波浪都是水。全诗用生活化的比喻,把深奥的佛理讲得像看魔术表演一样有趣。

杜荀鹤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