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件穿了24年的白狐裘大衣,通过大衣在不同环境下的使用,表达了时光流逝中不变的情感和品质。
前两句"一白狐裘廿四年,南边天暖久相捐"说的是这件狐裘大衣已经陪伴主人24年了。因为在南方天气暖和,所以很久都没机会穿它。这里用"久相捐"(长久被搁置)来表现大衣被冷落的处境,就像老朋友很久不见一样。
后两句"今朝河朔当风雪,温厚何曾减却前"笔锋一转,写北方下雪时重新穿上这件大衣,发现它依然像从前一样温暖厚实。"温厚"既指大衣的保暖性,也暗喻老物件承载的深厚情谊。24年过去,大衣的保暖效果一点没减,就像真挚的感情经得起时间考验。
全诗妙在借物抒情,通过一件旧大衣写出岁月变迁中恒久不变的情谊。诗人没有直接说"我念旧",而是用"风雪天重新穿上依然温暖"的画面,让读者自己感受到他对老物件的珍视。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比直白抒情更有韵味。
阮元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云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先后任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侍郎,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体仁阁大学士,太傅,谥号文达。他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