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呈同行诸公

我船千斛初甚迟,上滩下滩风薄之。
百夫撑挽才得过,水浅舟大行无期。
同来宾客笑钝滞,一叶自买如凫鹥。
瞥波急桨乱藻荇,瞬息不见飙车驰。
忽然昨夜雷雨作,黑云颓山风卷壑。
龙门春涨鱼鳖乱,牛渚宵明鬼神恶。
篷翻缆断泊不得,客只一身无处著。
长年绝叫客惊起,一浪先掀半船水。
囊衣漂尽到巾屡,一夜奔忙沙石里。
我时甘寝殊不觉,但怪飕飕风到耳。
起来呼酒自劳苦,水满凉生差可喜。
乡来笑者今却悲,人生淹速那能知。
明朝转柁我船快,唤客同船莫嫌隘。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生动的画面和对比手法,描绘了一场惊险的暴雨行船经历,最后引出深刻的人生感悟。全诗可分三个部分理解:

第一部分:慢船被嘲笑(开头到"瞬息不见飙车驰")
诗人描述自己乘坐的大船像老牛一样笨重,过浅滩时需要上百人拉纤才能移动。同行的游客坐着轻快的小船,像水鸟一样"嗖"地掠过水面,还嘲笑大船太慢。这里用"千斛"(形容船大)、"钝滞"等词突出大船的笨重,与小船的灵活形成鲜明对比。

第二部分:暴雨中的反转("忽然昨夜雷雨作"到"一夜奔忙沙石里")
夜里突然电闪雷鸣,黑云像要压垮山峦,狂风掀起巨浪。龙门滩(险滩名)水位暴涨,牛渚矶(危险水域)在夜色中显得阴森恐怖。这时之前灵活的小船遭殃了:篷布被掀翻、缆绳断裂,乘客狼狈地在沙石中逃命,衣服物品全被冲走。而诗人却在大船里安稳睡觉,只听见风声呼啸。

这部分用"颓山"、"卷壑"等夸张描写渲染暴雨的恐怖,又用"篷翻缆断"等细节展现小船的狼狈,与前面嘲笑大船的场面形成戏剧性反转。

第三部分:人生哲理("起来呼酒自劳苦"到最后)
天亮后诗人喝着酒慰劳自己,发现大船在涨水中反而行驶轻快。之前嘲笑他的人现在哭丧着脸,诗人感慨:人生就像行船,哪能提前知道是快好还是慢好呢?最后幽默地邀请那些狼狈的乘客:"明天我的船就快啦,别嫌弃挤一挤!"

全诗通过暴雨前后的对比,揭示出"看似劣势可能在特定条件下转为优势"的道理。就像生活中,有人看似笨拙却稳扎稳打,有人看似灵巧却经不起风浪。诗人用行船比喻人生,告诉我们不必急于一时,笑到最后的才是赢家。语言上充满画面感(如"一浪先掀半船水"),结尾的调侃更显得豁达幽默。

张孝祥

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汉族,简州(今属四川)人,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