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风雨交加中送别友人的画面,蕴含着深沉的牵挂和人生思考。
前两句用"霾风霪雨"营造出压抑的送别氛围,风雨打湿了远行者的衣袍,雨中楼台若隐若现,既写实景又暗示前路迷茫。这种天气描写实际映射了诗人对友人旅途的担忧。
后两句转为温暖的期许:诗人安慰友人南行一定会遇到韩阁老这样的贤者(韩阁老可能指当时德高望重之人),等友人归来时,就能分享一路的见闻("夷涂"指平坦之路,暗喻人生经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自注,提到友人会途经四明山拜访了翁(可能指某位隐士),这暗示着这次远行不仅是地理上的移动,更是精神层面的寻访。
全诗通过风雨送别的场景,表达了真挚的友情和对人生道路的思考,既有对友人旅途的牵挂,又包含着对精神追求的肯定,在简练的语言中展现了宋代文人深厚的人文关怀。
杨时
(1053—1135)南剑州将乐人,字中立,号龟山。神宗熙宁九年进士。调官不赴。先后师事程颢、程颐,杜门不仕十年。历知浏阳、余杭、萧山,改荆州教授。金人攻汴京,坚论严为守备,除右谏议大夫;又反对割三镇以乞和,兼国子监祭酒。指斥蔡京蠹国害民,力辟王安石之学。高宗立,除工部侍郎。以龙图阁直学士致仕,专事著述讲学。卒谥文靖。与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号为程门四先生,又与罗从彦、李侗等同列南剑三先生。其学术后被奉为程氏正宗。有《二程粹言》、《龟山先生语录》、《龟山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