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菊诗示克建克承两儿时余将往湓城 其二

恶草既亲锄,清泉亦手灌。
却将四体勤,觊博两目玩。
舍之忽将去,笑别东篱伴。
根是老人培,花从汝曹看。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父亲种菊花时对儿子的教诲,用种花比喻教育孩子,充满生活智慧和亲情。

前四句写种花的过程:父亲亲手锄掉杂草、浇灌清泉,用勤劳的双手培育菊花。这里的"恶草"可以理解为孩子身上的坏习惯,"清泉"则是美好的品德教育。父亲用身体力行的方式,希望孩子们能欣赏到美丽的花朵(即成为优秀的人)。

后四句突然转折:父亲要离家远行(往湓城),却笑着告别亲手栽种的菊花。最后两句最动人——花根是老人(父亲)培育的,但赏花的快乐要留给孩子们了。这就像父母辛苦养育子女,最终要放手让孩子自己成长。

全诗妙在把教育孩子的道理藏在种花这件小事里:
1. 教育要亲力亲为(亲手锄草浇水)
2. 既要清除缺点(锄恶草),也要培养优点(灌清泉)
3. 适当时候要学会放手(笑着告别)
4. 父母的付出不求回报,只愿孩子活得精彩(老人培根,孩子赏花)

语言像聊天一样自然,但把父母之爱和教育智慧都种在了这株"菊花"里。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