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石鼓书院因寄衡州邓少府
往读韩公诗,遥忆合江胜。今登合江浦,事事得稽證。
时虽秋气高,崖菊开未竟。蒸水断桥隳,湘流碧苔净。
亭暄日方午,叶战风初劲。仰止石鼓祠,清宫妥先圣。
扪萝跻窈冥,一径转深茜。诸贤肃遗像,再拜起深敬。
庶见退之翁,峨冠面中正。南轩子朱子,左右相辉映。
胜事舞旄倪,大烹繁饾饤。灵晖烛幽显,艳艳开新镜。
夷考武侯初,爰居赋邦政。中更二李手,风气日以盛。
三子微一夫,兹院何由竞。缅怀俱泯泯,揆理殊未称。
先生古良吏,恻恻心所病。早晚盍经营,仪章须考订。
重来应不厌,更发登临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作者登上合江浦,参观石鼓书院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和对历史文化的思考。
首先,作者提到以前读过韩愈的诗,一直向往合江的美景,如今终于亲自登临,亲眼所见的一切都让他感到熟悉和亲切。虽然已经是秋天,但山崖上的菊花还未完全凋谢,蒸水的断桥和湘江的碧苔都显得格外宁静。中午的阳光温暖,树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这些自然景象为后文的怀古之情铺垫了氛围。
接着,作者进入石鼓祠,瞻仰先贤的雕像,内心充满敬意。他特别提到韩愈(退之翁),以及南轩先生和朱熹,这些历史上的文化巨匠在书院中显得庄严肃穆,仿佛他们的精神依然在书院中熠熠生辉。
随后,作者感叹历史上的辉煌事迹和丰盛的祭祀场面,灵光仿佛照亮了古今,一切都如新镜般明亮。他回顾了石鼓书院的历史,提到诸葛武侯、二李等人物,认为正是因为这些先贤的努力,书院才能繁荣昌盛。然而,作者也感慨时光流逝,许多历史人物早已被遗忘,这种对先贤的漠视让他感到遗憾。
最后,作者呼吁人们应该重视历史文化的传承,重新审视和修复这些文化遗产。他以“先生古良吏”自比,表达了自己对这些问题的关切,并期待有一天能够重新登临,再次感受这份文化的力量。
这首诗通过对石鼓书院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历史文化的敬仰与思考,呼吁人们珍惜和传承先贤的精神遗产。诗句中充满了对自然与历史的融合感受,既有对美景的欣赏,也有对历史的反思,情感真挚,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