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有所思二首》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念之情。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历史故事,来表达对远方所思之人或事物的深切怀念。
诗的开头,“有所思兮天一涯,彼美人兮安得知”,诗人提到了思念的对象在天边,表达了距离遥远,不知对方是否也思念自己的情境。接下来,“江皋送日下洲渚,心遥目断征鸿飞”,诗人通过江边、落日、洲渚和飞翔的鸿雁,描绘了一幅远离故土的画面,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和思念。
接着,“兰嗟蕙怨芳草歇,春归犹见霏霏雪”,诗人用兰草、蕙草、春归和飞雪,形容季节的变迁,春去冬来,芳草不再,进一步表达了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伤。这里也含有对所思之人的思念,春天又来,但对方却不在,犹如飞雪覆盖下的芳草,美好已逝。
“文姬著破去时衣,寂寞愁看汉家月”,诗人借用了蔡文姬的故事,蔡文姬是东汉末年一位才华横溢的女诗人,因其丈夫被杀,被匈奴掳走,后归汉。借用文姬的故事,表达了思念者的孤独和忧愁,夜晚看汉家的月亮,却只能赞叹其美丽,而思念的人远在他方。
最后一句,“南箕北斗苦相望,绵绵此恨无时绝”,诗人通过南箕和北斗星相对望的景象,形象地表达了两地相隔、视线被阻隔,从而产生无尽的思念之情。这种思念之情如绵绵不绝的丝线,无论时间如何流逝,都无法被切断。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历史故事的引用,表达了跨越时空、心心相印的深切思念,展现了诗人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深深怀念之情。
曹勋
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