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得句云:『集候秋虫偏解语,失途老骥亦长鸣』;似有感,起而成之(丙申)

一枕新凉梦自成,诗魔偏向睡魔生;
从来物态蜉蝣似,未必人情蝴蝶轻。
集候秋虫偏解语,失途老骥亦长鸣。
世间何限荣枯迹,底事通人眼剧明?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梦中得到两句妙语,醒来后有感而发创作的作品。全诗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世事的深刻感悟。

首联写诗人睡觉时做了一个清晰的梦,梦里诗兴大发。这里"诗魔"指强烈的创作冲动,"睡魔"指睡意,两者形成有趣对比,说明灵感来得突然。

颔联用两个比喻谈人生哲理:上句说万物像蜉蝣一样短暂,下句说人情不像庄周梦蝶那般超脱。这两个典故的运用,既典雅又生动地表达了人生短暂、人情冷暖的感慨。

颈联是全诗精华,也是梦中所得。上句写秋虫在特定时节聚集鸣叫,暗喻小人得志时的喧嚣;下句写迷路的老马依然嘶鸣,象征有志之士即便失意也不放弃表达。这两句对仗工整,意象鲜明,通过虫与马的对比,展现了不同处境下生命的态度。

尾联将视野扩大到整个人世间,说世上荣枯变化无穷,为什么聪明人反而看得更清楚、活得更痛苦呢?这里既有对世事无常的感叹,也暗含了诗人作为"通人"的无奈。

全诗最大的魅力在于:用梦境引发思考,将个人感受升华为普遍的人生感悟。诗人通过虫、马、蝴蝶等生动意象,把抽象的人生哲理变得具体可感。特别是"秋虫解语"和"老骥长鸣"的对比,既展现了不同的人生状态,也体现了诗人对这两种态度的复杂情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