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对朋友潘兰史画作《江湖载酒图》的题咏,用平实的语言可以这样理解:
前四句说的是潘兰史像古代文人朱彝尊(朱十)一样爱编诗集,他的风流才情又像唐代诗人杜牧(牧之)。没人约束他的狂放性格("何曾护惜有街卒"),他的洒脱气质都体现在画师的笔墨中。这里用两个历史文人作比,夸朋友既有文采又不拘小节。
后四句转为议论:天下人都佩服潘兰史敢说真话的胆识("敢论事"),这样的才华怎会只是徒有虚名?诗人调侃说:才子们从不掩饰自己的随性("薄倖"是古代对文人不拘礼法的形容),既然画了江湖载酒,何不把江南的浪漫故事也画进去?最后这句带着朋友间的玩笑,暗示画作可以更恣意些。
全诗亮点在于:用历史人物作参照,既夸朋友才华,又欣赏其真性情。最后那个俏皮建议,让题画诗不是死板夸赞,而是充满文人间的幽默互动。诗中"江湖载酒"的意象,生动传递出古代文人追求自由、诗酒风流的生活理想。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