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泽
具区维南泽,洪潴奠吴会。
并包潢污聚,涵育鱼龙大。
崩浪撼坤枢,水气积阴晦。
苍茫神灵遇,极目光炯碎。
中有两洞庭,秀色迥相对。
峭立根虚无,接影浸淡濑。
飞鸟去何穷,长垣亘天外。
风波多险阻,舟樯易倾坏。
缅思怀襄初,洪涛渺无界。
赖兹神禹功,底定永无害。
吴越何区区,向此角成败。
贤哉鸱夷翁,临风发长慨。
并包潢污聚,涵育鱼龙大。
崩浪撼坤枢,水气积阴晦。
苍茫神灵遇,极目光炯碎。
中有两洞庭,秀色迥相对。
峭立根虚无,接影浸淡濑。
飞鸟去何穷,长垣亘天外。
风波多险阻,舟樯易倾坏。
缅思怀襄初,洪涛渺无界。
赖兹神禹功,底定永无害。
吴越何区区,向此角成败。
贤哉鸱夷翁,临风发长慨。
现代解析
这首《震泽》主要描绘了震泽(今太湖)的壮丽景象,并通过自然景观引发了对历史的思考。
首先,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震泽的广阔与气势。他提到震泽位于南方,湖水汇聚,滋养了无数鱼龙,波浪汹涌,仿佛能撼动大地。湖水深邃,给人一种神秘感,仿佛有神灵在其中。湖中有两座洞庭山,宛如对峙的两位美人,倒映在水中,显得格外秀美。
接着,诗人将目光投向远方,看到湖面上的飞鸟不断飞去,仿佛没有尽头,湖的边际似乎与天相接。这进一步突出了震泽的辽阔与壮丽。然而,湖上风波险恶,船只容易倾覆,这让人联想到人生旅途中的艰难与挑战。
随后,诗人由自然景观转向历史思考。他提到大禹治水的功绩,正是因为大禹的努力,才使得湖水不再泛滥,人们得以安居乐业。诗人由此联想到吴越两国的争斗,认为它们在这片湖水上争夺成败,显得微不足道。最后,诗人提到“鸱夷翁”(范蠡),认为他是一位贤人,面对这样的景象,发出了深长的感慨,表达了对历史与人生的深刻洞察。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震泽的壮丽景象,引导读者思考自然与历史的关系,表达了对大禹功绩的敬仰以及对吴越争霸的反思。诗人通过自然景观与历史事件的交织,传达出一种对人生、历史与自然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