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将进酒

将进酒,将进酒,酒中有毒鸩主父,言之主父伤主母。
母为妾地父妾天,仰天俯地不忍言。佯为僵踣主父前,
主父不知加妾鞭。旁人知妾为主说,主将泪洗鞭头血。
推摧主母牵下堂,扶妾遣升堂上床。将进酒,
酒中无毒令主寿,愿主回思归主母,遣妾如此事主父。
妾为此事人偶知,自惭不密方自悲。主今颠倒安置妾,
贪天僭地谁不为。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古代小妾的悲惨故事,用"酒中有毒"的隐喻揭露了封建家庭的黑暗。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故事层面:
小妾发现主母在酒里下毒想害死男主人,她既不敢揭发主母(因为主母对她如地般压制),又不忍看男主人被害(男主人对她如天般主宰)。情急之下假装摔倒打翻毒酒,反被不知情的男主人用鞭子抽打。最后真相大白,男主人把主母赶下堂,却让小妾取代主母的位置,反而让她陷入更痛苦的境地。

2. 隐喻手法:
"毒酒"象征封建家庭的阴谋与压迫,"仰天俯地"的描写生动展现小妾夹在男女主人之间的绝望。最讽刺的是,表面"无毒"的酒(指小妾上位)反而成了更深的毒,暗示封建伦理本身就是害人的毒药。

3. 现实批判:
通过小妾"自惭不密"的矛盾心理,揭露封建制度下弱者连做好事都充满负罪感的畸形现象。最后"贪天僭地"的质问,直接点明整个封建等级制度才是悲剧根源——在这种制度下,所有人都在扭曲地争夺地位,无人能幸免。

这首诗的震撼力在于,它用家庭阴谋的小切口,展现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小妾的悲剧不在于个人的善恶,而在于整个制度让人性无处安放。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