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高适写给好友董大的,用直白的语言表达了人生漂泊和贫困的无奈。
诗的前两句"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把自己比作羽毛飘零的鸟儿,独自在外漂泊了十多年。"六翮"指鸟的翅膀,这里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像无根之萍一样四处飘荡的生活状态。
后两句"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更直白地道出了生活的窘迫:堂堂男子汉却一直过着贫贱生活,今天和老朋友重逢,竟然连买酒的钱都没有。这种自嘲中带着苦涩,既表达了对自己境遇的不满,也透露出对友情的珍视。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用最朴实的语言道出了普通人都会有的生活体验:在外打拼的艰辛、经济拮据的尴尬、老友重逢的喜悦与无奈。诗人没有刻意美化自己的处境,而是坦诚地展现了一个中年人的真实生活状态,这种真诚反而让诗歌更有感染力。
高适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