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中桥二首 其一

湿轿乘凉入,斜灯借路明。
柳欹元不倒,桥阔自多惊。
宿霤停残滴,朝曦放快晴。
溪流太无赖,不作一声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夏日夜晚过桥的生动场景,充满了生活趣味和细腻观察。

开头两句写夜晚乘凉过桥:轿子被夜露打湿了(说明空气很潮湿),借着斜照的灯光认路前行。这里用"湿轿"和"斜灯"两个细节,立刻让人感受到夏夜特有的湿润与朦胧美。

中间四句是过桥时的有趣发现:
- 柳树看似歪斜却不会倒(因为柳枝本就柔软下垂)
- 桥面宽阔反而让人走得心惊胆战(可能桥下水流湍急)
- 屋檐残留的夜露停止滴落(暗示天快亮了)
- 朝阳突然放晴("放快晴"用得特别活泼,像太阳突然掀开被子)

最后两句神来之笔:诗人嗔怪溪水太"无赖",居然安静得不出声。这种拟人化的抱怨反而透露出对溪流的喜爱,用反话写出清晨的宁静美好。

全诗就像用手机随手拍的vlog:湿漉漉的轿子、歪而不倒的柳树、让人腿软的宽桥、突然放晴的朝阳,最后还调皮地吐槽溪水太安静。诗人把一次普通的夜行写得妙趣横生,让我们看到古人生活中同样充满可爱的细节和幽默感。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