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题为《孤山》,通过描绘孤山的景象和氛围,寄托了诗人对逝去之友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感慨和向往。
首句“之子已长往,高风剩此山”中,“之子”指的是诗人怀念的朋友,“长往”是形容朋友已经离世。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深深思念,同时也强调了孤山的高度,给人一种清高、孤傲的感觉。
接下来,“一轮千古月,空复照人间”一句,诗人用月亮这种自然界中的永恒元素,来象征人生的短暂和无常。月亮虽永恒,但它的光芒照耀人间,却不能改变人间聚散的无常,这里蕴含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水影孤亭冷,梅花万树闲”描绘了孤山的山水和梅花,营造了一种清冷、闲适的氛围。亭子孤零零地倒映在水面上,显得格外冷清;十万株梅花在寒风中静静地开放,更增添了几分孤寂和清幽。诗人借这些景象,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寂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白云起天末,不见鹤飞还”两句,诗人又转向了自然界的景象。白云从天边升起,但鹤却不见归还。这里鹤的意象可能暗示着朋友的离去,白云则象征着一种脱俗的、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自己无法返回过去、无法挽留逝去之友的遗憾,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向往高洁生活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孤山景象的描写,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之友的怀念,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无常和超脱尘世生活的感慨。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