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陈和仲观聚堂
习庵筑室,偏曰观聚。
堂前何有,万象可睹。
山如郛郭,烟云吞吐。
草木沃若,春光媚妩。
修篁漫山,不知隆暑。
何况秋宛,呼日入户。
朔风吹雪,松声如怒,
上天下地,四言曰宇。
物生其间,何可胜数。
我于是观,乐哉斯土。
随意作室,不华不窳。
买山旋添,稍葺园圃。
得趣幽闲,不入城府,
良朋偶来,倾倒肺腑。
不及时事,惟谈邹鲁。
朋去何为,周易一部。
消息盈虚,穷今亘古。
观乃自观,寂无一语。
堂前何有,万象可睹。
山如郛郭,烟云吞吐。
草木沃若,春光媚妩。
修篁漫山,不知隆暑。
何况秋宛,呼日入户。
朔风吹雪,松声如怒,
上天下地,四言曰宇。
物生其间,何可胜数。
我于是观,乐哉斯土。
随意作室,不华不窳。
买山旋添,稍葺园圃。
得趣幽闲,不入城府,
良朋偶来,倾倒肺腑。
不及时事,惟谈邹鲁。
朋去何为,周易一部。
消息盈虚,穷今亘古。
观乃自观,寂无一语。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隐逸生活,充满了闲适自得的乐趣。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理想居所
诗人建造了一座名为"观聚堂"的朴素房屋,这里能看到自然万象:远山如城墙环绕,云雾缭绕,草木丰茂,四季景色各有千秋——春光明媚,竹林消暑,秋阳入户,冬雪松涛。说明这个居所选址精妙,能尽览自然之美。
2. 生活哲学
房子不求华丽也不简陋,随性布置个小园子。关键是不与官场往来("不入城府"),只享受幽静。朋友来访时畅谈儒家经典("邹鲁"指孔孟思想),独处时就研读《周易》,探究天地规律。这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3. 人生智慧
最后四句是点睛之笔:观察万物变化("消息盈虚")能通晓古今真理,但真正的"观"是静默自观,无需言语。这就像我们现代人说的"静下心来感受生活",在自然中领悟人生真谛。
全诗用白描手法展现了一个古代知识分子的雅致生活:住得简单但精神丰富,朋友来了谈学问,独处时读书思考,在四季变化中感悟人生。这种返璞归真、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在今天依然令人向往。
袁甫
庆元府鄞县人,字广微。袁燮子。少承家学,又受业于杨简。宁宗嘉定七年进士。为秘书省正字,奏称内外局势可惧,请严守帅之选,兴屯田之利。迁校书郎,又言边事之病在内不在外。历任监司及州府官,所至兴利除弊。入为中书舍人,屡奏边事当以上流为急,议和恐误事。累官至权兵部尚书、兼吏部尚书。卒谥正肃。有《蒙斋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