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幼度明府下车龙门以便面诗见寄用来韵却答

有客云霄上,寻盟丘壑中。因知王不好,始信瑟能工。

梦寐山川间,朋游江海空。君曾答客难,我已赋幽通。

韫匮皆三刖,泥涂嗟五穷。指归思李撰,丰韵忆王濛。

莫惜鸾栖棘,空怜马逐篷。龙门登有日,九顿大王风。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明代文人写给一位叫王幼度的官员的赠答诗,表达了对友人高洁品格的赞赏和惺惺相惜的情谊。全诗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来理解:

1. 开篇写相遇相知(前四句)
用"云霄客"比喻王幼度本是朝廷高官,却主动到山水间与诗人结交。通过"王不好(琴)"的典故(暗指王幼度不慕权势),和"瑟能工"的对比(指诗人自己擅长诗文),展现两人虽地位不同却志趣相投。

2. 中间写人生际遇(中间八句)
用"梦寐山川""江海空"等意象,表现两人都怀才不遇的处境。提到"三刖"(古代砍脚的酷刑)和"五穷"(五种厄运),暗示仕途坎坷。但诗人用"李撰"(东汉隐士)和"王濛"(东晋名士)两个历史人物作比,赞美友人即便身处困境仍保持风雅气度。

3. 结尾寄予厚望(最后四句)
用"鸾栖棘"(凤凰落在荆棘上)比喻友人暂时屈居低位,用"马逐篷"(骏马追着蓬草跑)自嘲漂泊。最后以"登龙门"(比喻飞黄腾达)的典故,预祝友人终将施展抱负,而"九顿大王风"(向楚霸王行礼九次)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深的敬意。

全诗特色在于:
- 巧妙用典却不显晦涩,如"王不好琴"暗指友人不趋炎附势
- 对比手法突出,将"云霄客"与"丘壑人"、"鸾凤"与"荆棘"对照
- 情感真挚,既有对现实的无奈("泥涂嗟五穷"),更有对友人的坚定支持

诗人通过这首赠答诗,既安慰了失意的友人,也展现了古代文人"穷则独善其身"的精神境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