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间杂画
远山近山恣一挥,顷刻生绢数十尺。
今代只数高尚书,妙处不减米家笔。
后之善画者为谁,青山白云久萧瑟。
忽惊座上烟蔼生,漠漠平林翠如织。
丕生梦想不可到,乃在君家雪色壁。
花发穷林破晓红,水合长天荡晴碧。
芦边雁影落回汀,沙上渔蓑晒斜日。
白发苍头四老人,棋罢松间坐争席。
笋皮笠子大如伞,归去不愁山雨湿。
炉经九转鍊丹成,杖挂百钱酤酒吃。
眼看此景不可亲,况复憧憧事尘役。
会须结屋山之阿,更求好田水之曲。
野人生理日有馀,耕归牛角悬书帙。
茆檐夜火促寒机,古甸秋风收晚栗。
安车若便下邱樊,为报先生不可出。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居山林的画家和他的理想生活,充满了对自然和艺术的热爱。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通俗分析:
1. 画家与自然
诗的开头介绍了一位住在山中的画家,他精神饱满,特别喜欢画云、山、水和石头。他挥洒笔墨,很快就能在画布上画出远山近景,展现了他的才华和激情。
2. 赞美前辈画家
诗人提到当代最厉害的画家是“高尚书”(可能指元代画家高克恭),他的画技堪比宋代大师米芾(米家笔)。但诗人感叹,这样的高手之后,画坛似乎冷清了,青山白云也显得寂寞。
3. 画中景色的魅力
诗人突然被朋友家墙上的一幅画吸引,画中的景色栩栩如生:清晨的山花红艳,晴空下的碧水荡漾,芦苇边的大雁飞落,沙滩上渔夫晒着蓑衣,夕阳斜照。这些细节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4. 隐士的悠闲生活
画中还有四位白发老人,他们在松树下下棋,戴着大笋皮做的斗笠,不怕山雨。他们炼丹、喝酒,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这种场景让诗人羡慕不已。
5. 现实与理想的对比
诗人感叹自己忙于世俗琐事,无法亲身体验画中的美好。他梦想着在山脚盖间房子,在河边种块好田,像画中的隐士一样自由自在。
6. 向往田园生活
诗的结尾描绘了理想中的田园生活:白天耕田,晚上织布,秋天收获栗子。如果有隐士邀请他,他会拒绝出山,宁愿留在自然中。
这首诗的魅力:
- 用生动的画面感展现自然之美,比如“花发穷林破晓红”“沙上渔蓑晒斜日”,读起来像在看一幅画。
- 通过对比画中的隐逸生活和现实的忙碌,表达了对自由、宁静的向往。
- 语言朴实,没有太多难懂的词句,但情感真挚,容易引起普通人对简单生活的共鸣。
核心思想:
诗人通过赞美画家的技艺和画中的隐逸生活,表达了对世俗繁忙的厌倦,渴望回归自然、过上自由恬淡的生活。这种对“诗与远方”的向往,至今仍能打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