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有趣的生活场景,通过对比两种人生态度,传递出深刻的生活哲理。
前两句写渔翁的洒脱:这个打渔的老人很特别,他打来的鱼自己不吃,专门用来换酒喝。这里用"酒子"这种口语化表达,显得渔翁爱酒如命,活像个老顽童。
后两句写旁观者的反应:岸边那些眼巴巴等着买鱼的人,看到渔网里还有昨天剩的鱼,顿时高兴起来。一个"羡"字透露出这些人对渔翁自由生活的向往,而"似喜"又带着点调侃——他们终究还是被世俗的温饱问题牵绊着。
全诗的精妙在于:
1. 用"不食鱼"和"羡鱼"的对比,展现了两种生活追求
2. "网有昨"这个细节特别生动,让人仿佛看到渔翁随性而为、存货不多的生活状态
3. 短短20个字就塑造出两个鲜明形象:洒脱的渔翁和现实的市井人
这首诗就像一幅生活速写,告诉我们:有人为生计精打细算,也有人像渔翁这样,把劳动成果换成当下的快乐。没有说教,却让人不禁思考自己想要哪种活法。
舒岳祥
(1236—?)台州宁海人,字舜侯,一字景薛。理宗宝祐四年进士。仕终承直郎。尝以文见吴子良,子良称其异禀灵识,如汉之贾谊。后以文学名。宋亡不仕,避地奉化,与戴表元友善,表元之学,得力于岳祥为多。尝读书于阆风台,人称阆风先生。著述统名《阆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