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岫望西山最正殆无毫发遗恨滕王秋屏皆不及也因作此诗二首 其二

东西水平分,南北山中判。
妙处毫发间,商略无遗算。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直白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山水相映的绝妙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精准把握。

前两句"东西水平分,南北山中判"就像用尺子画线一样,把眼前的景色分成清晰的四个部分:东西方向是平静的水面,南北方向是起伏的山峦。这种十字分割的构图,让画面既平衡又有层次感。

后两句"妙处毫发间,商略无遗算"是点睛之笔。诗人说最精妙的地方就在那头发丝般的细节里,这种完美是经过大自然精心计算的。就像一位技艺高超的画家,连最细微处都处理得恰到好处,让人找不出任何瑕疵。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刚刚好"的和谐感:山水比例恰到好处,构图严整却不呆板。诗人用做数学题般的精确语言("分""判""算"),反而写出了最生动的自然之美,这种反差特别有意思。读完让人忍不住想:要是看风景都能看出这种精妙的平衡感,该是多美好的事啊。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