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壬寅二月廿一日雍虞岂临江宋□道士刘旻李文同登西峰之烟云台以登高望远为韵各赋四首 其二
炎运昔中否,仙吏乃遁逃。
朝命三山侣,夕谢九州豪。
碧堰俨遗躅,杉桂若旌旄。
登览值春晏,微雨洒兰皋。
俯窥石壁峭,仰羡天路高。
愧无谢客才,翰墨聊复操。
朝命三山侣,夕谢九州豪。
碧堰俨遗躅,杉桂若旌旄。
登览值春晏,微雨洒兰皋。
俯窥石壁峭,仰羡天路高。
愧无谢客才,翰墨聊复操。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仙吏在乱世中遁逃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身才华的谦卑。
首先,诗中提到“炎运昔中否,仙吏乃遁逃”,意思是说在动荡不安的时局中,一位仙吏选择了逃离尘世。这里的“炎运”暗指战乱或政治动荡,“仙吏”则象征那些超凡脱俗的隐士。接着,“朝命三山侣,夕谢九州豪”进一步说明仙吏在白天与山中的隐士为伴,晚上则告别了世俗的豪杰,表现出他对隐居生活的追求。
“碧堰俨遗躅,杉桂若旌旄”描绘了仙吏隐居的自然环境:碧绿的堤岸像是他留下的足迹,杉树和桂树宛如旗帜,象征着他在自然中的自在与超脱。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写自己在春天的一个微雨天登上高处,感受自然的壮丽与宁静。“俯窥石壁峭,仰羡天路高”描绘了诗人俯瞰峭壁、仰望高天的景象,表达了他对高远境界的向往。
最后,诗人谦虚地说“愧无谢客才,翰墨聊复操”,意思是自己虽然没有谢灵运那样的才华,但还是忍不住拿起笔墨,写下这些感受。这句诗既表达了作者对自身才华的谦虚,也透露出他对文学创作的热爱。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仙吏的隐逸生活和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高远境界的向往和对自身才华的谦卑,同时也展现了他在自然中寻找心灵慰藉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