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日

雁生阴沙春,冬息阳海澨。
冥冥取南北,岂以食为累。
咨予愁病躯,朴鄙(张本作鄙朴)人所戏。
无才治时难,量力当自弃。
岂知塞上霜,飘然亦何事。
高堂已白发,爱日负明义。
悲风吹平原,秣马聊一愒。
含怀孰与语,仰屋思叹喟。
孟母知身从,莱妻耻人制。
一肉傥易谋,万钟非得计。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爱日》为题,核心是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亲情责任的反思。诗人通过几个生活化的画面,传递出深沉的情感。

开头用大雁南来北往的习性作比喻,说它们不辞辛劳地迁徙并非只为觅食,暗示人生也有比温饱更重要的追求。接着诗人自嘲是个笨拙多病的人,被旁人取笑,承认自己无力解决时代困局,只能选择自我放弃。这里透露出一种怀才不遇的苦闷。

"塞上霜"的意象突然转折,说寒霜飘落本是无心之事,却让诗人联想到家中年迈的父母("高堂白发")。"爱日"在这里有双关意味,既指珍惜光阴,也暗含"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焦虑。他在平原上听着悲风,喂马休息时,内心充满无人理解的孤独。

最后用"孟母教子"和"莱妻拒官"两个典故,表明宁可过清贫但自由的生活("一肉"简单饭菜),也不愿为荣华富贵("万钟"高官厚禄)失去自我。全诗在朴素语言中流露出对家庭温暖的眷恋,以及在仕途失意后重新找回生活重心的心境转变。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