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孙家珏联

以秀才官二千石,遇诚荣哉,曾记得风檐共草、水榭看花,何等豪情逸兴,蓦地里乡关频战伐,羡书生投笔,入参幕府,元戎赏鉴,争列剡章,抚字正劳心,讵梦中旗鹤先迎,可怜嵇阮深交,长笛一声添旧恨;
随名王获数万俘,功亦伟矣,怎禁他蜣吉转丸,蚍蜉撼树,竟教换羽移宫,荷天恩甘陇再驰驱,奈贺兰山险,藏遍么么,灵武城空,荒连沙漠,弥留难瞑目,况堂上金萱垂暮,顿使崔卢增恸,素琴三叠发新吟。

现代解析

这首挽联用生动的故事和比喻,悼念了一位文武双全的朋友孙家珏。全篇通过对比他生前的辉煌与乱世中的遭遇,展现了对命运无常的感慨。

上联回忆逝者从书生到将领的传奇人生:一个秀才出身的文官("风檐共草"指寒窗苦读),后来却带兵打仗("投笔从戎"典故),在战场上建功立业("元戎赏鉴"指主帅赏识)。但乱世中("乡关频战伐"),他突然离世("旗鹤先迎"指被神仙接走),留下好友("嵇阮"借指知己)只能吹笛寄托哀思。

下联用昆虫比喻小人作乱:他虽立下战功("获数万俘"),却敌不过官场倾轧("蜣吉转丸"像屎壳郎滚粪球般卑鄙,"蚍蜉撼树"喻小人撼动不了他的正直)。最终在西北边疆("甘陇""贺兰山")郁郁而终,临终前("弥留难瞑目")还挂念家中老母("金萱"代指母亲),让亲友("崔卢"借指名门望族)弹琴悼念。

全联巧妙运用: 1. 文武双线:既写读书时的风雅("水榭看花"),又写战场的壮烈 2. 动物比喻:用屎壳郎、蚂蚁等形容奸佞小人 3. 时空跳跃:从青春到暮年,从江南到塞外 4. 声音意象:笛声、琴声贯穿首尾,营造哀婉氛围

最打动人心的,是展现了乱世中一个有能力的人,如何在现实打击下壮志难酬的悲剧。那些"风檐共草"的青春记忆与"荒连沙漠"的苍凉结局形成强烈反差,让读者感受到命运的无常与人生的无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