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北方寒冬的凄凉景象,传递出诗人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关怀。
前两句"幽蓟以南无片雪,萧然田野尽荆榛"用白描手法展现严冬景象:幽州蓟州以南地区久旱无雪,田野里只剩下干枯的杂草(荆榛),一片荒芜萧条。这里"无片雪"既写实又暗含深意,既说明天气异常干旱,也暗示没有瑞雪滋润土地。
后两句"未论来岁春苗熟,且免荒村冻杀人"将视角转向民生:诗人说暂且不去考虑来年春耕收成如何,眼下最迫切的是不要让村民冻死在寒冬里。这种"先解决眼前生存,再考虑长远发展"的表述,凸显了百姓处境的艰难。
全诗语言平实却情感深沉,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折射出对民生疾苦的忧虑。诗人没有直接抒情,而是让读者通过荒芜的田野、寒冷的村落等画面,感受到那份沉重的悲悯之情。这种以小见大、借景抒情的手法,正是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所在。
李东阳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