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日同魏顺甫过子与分韵枣字
蓟门车尘白浩浩,乍有馀青着荒草。
银灯渐烂明月高,光辉遍逐行人好。
徐卿邀予中山酝,稚子烹葵妇剥枣。
箕踞高歌若有神,魏生击节为予道。
去岁兹日过何门,相逢总握灵蛇宝。
虽无蜀州零落态,汝辈突兀峙穹昊。
风涛微茫散倏忽,海内今看谁自保。
往事俱从酒阑得,孤怀转向清时抱。
呜呼此语郁未伸,李守难呼谢榛老。
银灯渐烂明月高,光辉遍逐行人好。
徐卿邀予中山酝,稚子烹葵妇剥枣。
箕踞高歌若有神,魏生击节为予道。
去岁兹日过何门,相逢总握灵蛇宝。
虽无蜀州零落态,汝辈突兀峙穹昊。
风涛微茫散倏忽,海内今看谁自保。
往事俱从酒阑得,孤怀转向清时抱。
呜呼此语郁未伸,李守难呼谢榛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友人魏顺甫在"人日"(正月初七)拜访朋友子与时的一场冬日聚会,充满了人情味和时代感慨。
前四句用对比手法写景:北京城门下车马扬起的白色尘土与荒草上残留的青色形成色彩对比,暗示冬去春来的时节变化。夜晚银灯与明月交相辉映,为行人照亮道路,营造出温暖氛围。
中间八句生动记录聚会场景:朋友徐卿拿出珍藏的中山美酒,孩子们煮野菜,妻子剥枣子,呈现温馨的家庭画面。大家不拘礼节地箕踞而坐,高声歌唱,魏生击节赞赏。这里通过剥枣、烹葵等生活细节,展现质朴自然的相处之乐。
后八句转入深沉感慨:回忆去年今日相聚时,大家都怀才抱玉("灵蛇宝"典故指才华),虽然不像蜀地文人那样落魄,但都志向高远。如今时局动荡("风涛微茫"),大家都在担忧如何自保。这些心事只有在酒后才敢吐露,清醒时只能独自怀抱。最后用"李守难呼谢榛老"的典故,含蓄表达对逝去友人的怀念和知音难觅的孤独。
全诗妙在将日常聚会写得活色生香,又自然过渡到对人生际遇的思考。通过"剥枣""烹葵"等生活细节与"风涛微茫"的时代背景交织,展现文人雅集背后的时代忧思。语言通俗却意境深远,热闹的聚会描写反衬出内心孤寂,形成感人至深的情感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