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近咏十首呈巡使黄玉圃先生① 其一
东宁大海荒⑴,从古无人至。
明末群盗窠,岛夷互窃踞。
郑氏奄而有,蔓延为边忌。
我皇挞伐张,天威及魑魅。
遂使瘴疠乡,文物渐昌炽。
川原灵秀开,郁勃不可闭。
式廓惟日增,蹙缩非长计⑵。
所当顺自然,疆理以时议。
勿因去岁乱,畏噎却饭喜⑶。
明末群盗窠,岛夷互窃踞。
郑氏奄而有,蔓延为边忌。
我皇挞伐张,天威及魑魅。
遂使瘴疠乡,文物渐昌炽。
川原灵秀开,郁勃不可闭。
式廓惟日增,蹙缩非长计⑵。
所当顺自然,疆理以时议。
勿因去岁乱,畏噎却饭喜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朝官员写给上级的工作汇报,用诗歌形式总结了台湾的历史与现状,核心思想是"治理台湾要顺应自然规律"。
全诗分为三部分:
1. 历史背景(前8句):
- 开篇说台湾(东宁)自古荒凉,明末成为海盗窝点,后来被荷兰人(岛夷)和郑成功家族占据。
- 康熙帝派兵收复台湾,使这片"瘴气之地"逐渐文明开化。
2. 现状描述(中间6句):
- 台湾山川秀丽、生机勃勃,但土地开发存在矛盾:既要发展(式廓惟日增),又担心过度开发(蹙缩非长计)。
3. 治理建议(最后4句):
- 主张顺应自然规律,根据实际情况规划土地。
- 提醒领导不要因为去年发生的叛乱(可能指朱一贵起义),就像"怕噎着就不吃饭"一样因噎废食。
诗中亮点:
- 用"瘴疠乡变昌炽"的对比,展现台湾的发展成就
- "畏噎却饭"的比喻生动形象,今天我们也说"不能因噎废食"
- 提出"顺自然"的治理理念,在当时很有前瞻性
本质上是一首"工作建议诗",既汇报成绩,又委婉提醒领导制定政策要实事求是,展现了清代官员务实的工作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