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邢子愿陈忠甫诸君过摩诃庵听无弦上人琴

鸣琴何似在山中,幻住师今念已空。
右室客为驺处士,西游人似稷丘公。
泠泠石上诸天雨,谡谡松间万壑风。
玉几金床吾欲就,但留双目送飞鸿。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群文人雅士去摩诃庵听无弦和尚弹琴的闲适场景,展现了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怀。

前两句说无弦和尚的琴声和在山中听到的一样纯净,暗示这位修行者已经达到"心无杂念"的境界。接着用"驺处士"(隐士)和"稷丘公"(周朝贤臣)两个典故,将同行的朋友比作古代高士,突出这群人的风雅脱俗。

五六句用"石上雨"和"松间风"两个生动的自然意象,把琴声比作天籁之音:雨滴落在石上的清脆,松林间的风声飒飒,这些都是琴声带给听者的美妙联想。

最后两句最有趣:诗人说虽然这里陈设华贵(玉几金床),但他更向往像飞鸿一样自由自在的生活。这里的"双目送飞鸿"用了一个巧妙的双关——既实指目送飞鸟远去,又暗含"鸿雁传书"的典故,表达对远方自由生活的向往。

全诗通过听琴这件小事,展现了文人追求精神自由、向往自然的生活态度。最打动人的是诗人把抽象的琴声转化为具体的自然声响,让读者仿佛也能听到那清幽的琴韵,感受到那份超然物外的闲适心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