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世俗喧嚣的隐士生活,通过对比和自然意象传递出淡泊自在的人生态度。
前两句用"黄金屋"和"白板扉"的对比,直接点明主题:读书不是为了追求富贵(黄金屋),而是安于清贫简朴的生活(白板木门)。这种选择不是无奈,而是主动接纳命运的安排。
中间四句用具体的生活场景展现隐居之乐:竹制茶几、藤编床榻显出朴素雅致,早晨阳光照耀着书卷(牙签玉轴指书籍装帧),暗示主人以读书为乐。接着用春秋两季的自然景物——秋风中凋谢的芙蓉、春水里丰茂的杜若草,暗喻顺应自然规律的生活智慧。
最后两句突然出现"凤凰栖梧"的华丽意象,看似与前文反差很大,实则巧妙:梧桐树上的凤凰带着幼雏双飞,既象征高洁品格终得同道,也暗示简朴生活里藏着精神世界的丰盈。就像凤凰不栖金殿而择梧枝,真正的幸福不在于外在富贵。
全诗用"竹藤""白板"等质朴意象打底,间或点缀"玉轴""凤凰"等华彩,就像在素绢上绣金线,传递出"物质简朴,精神富足"的生活哲学,让人看到平凡生活中的诗意光彩。
周鼎
(1401—1487)浙江嘉善人,字伯器,一名铸,字九鼎。博览群书。正统中参赞军务金濂辟为幕僚,从至福建。旋授沭阳典史,为王竑所恶,罢官归。遨游三吴,卖文为生。与修《杭州府志》。有《桐村集》、《疑舫集》、《土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