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猛虎惊群图(癸酉都门作)

君不见辽东东北数千里,连峰叠嶂烟云紫。
中产苜蓿丰且肥,春夏青葱冬不死。
夷王牧马任胡儿,毛色缤纷散锦绮。
填沟委壑自为群,牝牡骊黄难数纪。
扬蹄翘尾嬉天和,雪落冰飞朔风起。
朔风萧萧胡地寒,草枯木槁徒荒原。
饥兽纷驰肆攫猎,虓虎震吼声摇山。
万马詟伏缩如猬,凶挐猛噬充贪残。
群兽因之尽馀肉,岂解驽骏分憎怜。
九方皋徐无鬼相,马真能入骨髓此。
中岂无超群绝足,材埋没荒原杂泥。
滓纵教履尾幸全生,谁解惊奇献燕市。
吾闻道逢老骥脱盐车,仰天嘶沫感知己。
世间伯乐不长生,龙媒困顿应如此。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北方荒原上猛虎震慑马群的画面,暗喻人才被埋没的社会现实。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雪落冰飞朔风起")用浓墨重彩描绘辽东牧场的景象:连绵的群山、丰美的苜蓿地、毛色各异的马群自由嬉戏。这里用"散锦绮"形容马群的绚丽,用"嬉天和"展现它们无忧无虑的状态,为后文转折作铺垫。

第二部分("朔风萧萧"到"谁解惊奇献燕市")笔锋突转,寒冬来临后,饥饿的猛虎(象征权贵)咆哮山林,吓得万马蜷缩如刺猬。诗人痛心地指出:在这种弱肉强食的环境里,良驹(人才)和劣马(庸才)同样遭殃,就算有千里马也会被埋没在荒原。用"履尾幸全生"(踩着老虎尾巴侥幸存活)的典故,暗示人才即使幸存也难以被发现。

第三部分(最后四句)借"老骥脱盐车"的典故(千里马拉盐车的传说),道出全诗主旨:世上不是没有人才,而是缺少识才的伯乐。就像困顿的骏马需要知音,现实中的人才也渴望遇到赏识自己的人。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画面感极强,猛虎长啸、万马瑟缩的场景如在眼前
2. 比喻巧妙,用猛虎喻权贵,用马群喻人才群体
3. 情感递进,从祥和到惊变再到感慨,引发读者共鸣
4. 现实意义深刻,提醒社会要重视人才选拔

诗人通过动物世界的弱肉强食,影射了人才被埋没的社会问题,表达了对"伯乐不常有"的无奈,这种借物喻人的手法让说理更生动有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