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珠

万斛明玑满地圆,瑶龙吞蚌入云边。
泪含晓雨光犹湿,声碎天风孔未穿。
寒缀松腰联玉佩,冷攒梅脸结花钿。
阿滕撒尽难收拾,为买丰年不用钱。

现代解析

这首诗《雪珠》描绘的是冬日雪景,但诗人用了一系列精巧的比喻,把雪粒比作珠宝、眼泪、玉佩等,让普通的雪景变得华丽而富有情感。

第一句“万斛明玑满地圆”把雪粒比作无数闪亮的珍珠洒落满地。“斛”是古代计量单位,形容雪量之大;“明玑”指明亮的珍珠,突出雪的晶莹。

第二句“瑶龙吞蚌入云边”用神话意象:想象天上的玉龙吞下蚌壳(传说蚌产珍珠),吐出的珍珠化作漫天飞雪,一直飘到云边。这里把下雪的过程写得充满奇幻色彩。

第三、四句“泪含晓雨光犹湿,声碎天风孔未穿”继续用比喻:雪粒像含着晨光的泪珠(“晓雨”指清晨的雨雪),落地时光泽湿润;风吹雪粒的沙沙声,像是细碎的珠子在滚动(“孔未穿”指珠子没穿孔,形容雪粒完整)。这里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雪的质感。

第五、六句“寒缀松腰联玉佩,冷攒梅脸结花钿”转向静态描写:积雪挂在松树上,像给松树系了一串玉佩(“缀”是点缀);梅花上的雪团,像美人脸颊贴的花钿(古代女子饰品)。这两句用拟人手法,让松和梅仿佛有了贵族般的华美装扮。

最后两句“阿滕撒尽难收拾,为买丰年不用钱”突然转向现实:雪(“阿滕”可能是拟人化称呼)随意挥洒难以收回,但这份“挥霍”其实是天赐的礼物——大雪预示来年丰收,不用花钱就能换来好年景。这里体现了农人对雪的朴素感激。

全诗亮点
1. 比喻密集:珍珠、泪滴、玉佩等意象贯穿全诗,把雪写得贵重又灵动。
2. 动静结合:既有雪花飘落的动态,也有积雪凝挂的静态。
3. 情感升华:从华美景象落到实际生活,赞美雪的无私馈赠。

诗人用珠宝般的语言写雪,既展现文人雅趣,又暗含对自然的敬畏,是一首“奢华中见真情”的咏雪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