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梅坞图

我曾到梅坞,正自画不如。
是处有风月,君无怀故居。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一处名为"梅坞"的地方的怀念之情。前两句"我曾到梅坞,正自画不如"直白地表达了诗人亲历其境的感受:即使是最出色的画作,也无法完全再现梅坞的真实美景。这里透露出两个信息:一是梅坞确实很美,二是诗人对这片风景有着深刻的记忆和情感。

后两句"是处有风月,君无怀故居"将视角转向对方("君"),说这里风景虽好,但劝对方不要过度思念故居。这里的"风月"既指自然风光,也暗含时光流逝的意味。诗人似乎在劝慰对方:眼前的美景值得欣赏,不必沉湎于对故乡的思念中。这种劝慰中又带着一丝无奈,因为劝人"无怀"恰恰说明对方正在"怀"。

全诗语言平实却意味深长,通过对比画作与实景、新居与故居,表达了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对故土的思念这种永恒的情感矛盾。诗人没有直接抒情,而是通过简单的景物描写和对话般的语气,让读者感受到那份含蓄而深沉的情感。

张孝祥

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汉族,简州(今属四川)人,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