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湘灵(二首)

柳眼低垂护墨池,菱花掩映远山眉。
输卿刀尺工挑锦,夜夜灯前借履綦。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在灯下专注缝制衣物的温馨画面,充满生活气息和细腻情感。

前两句"柳眼低垂护墨池,菱花掩映远山眉"用比喻手法描写女子的容貌:她低垂的睫毛像柳叶般温柔,眼睛如墨池般深邃明亮;梳妆镜(菱花镜)映照出她如远山般秀美的眉毛。这里用自然景物比喻女子之美,既形象又含蓄。

后两句"输卿刀尺工挑锦,夜夜灯前借履綦"转为写女子的勤劳:诗人自叹不如("输卿")她裁剪缝纫的巧手,每晚("夜夜")都在灯前借用她的针线工具("履綦"指针线筐)缝制衣物。"工挑锦"三字特别点出她绣花的精湛手艺。

全诗通过"墨池"、"菱花"等雅致意象与"刀尺"、"灯前"等生活细节的结合,既展现了女子的美丽,又赞美了她的勤劳灵巧。最动人的是最后"借履綦"这个细节,暗示两人亲密无间的关系,可能是夫妻或恋人,在平凡生活中流露着脉脉温情。

沈天孙

沈天孙(公元一五八0年至一六00年)[明],字七襄,宣城人,洗懋学之女。生于明神宗万历八年,卒于万历二十八年,年二十一岁。明慧善读书,能为诗。天孙年十七,归屠隆子金枢,与隆女瑶瑟友善。瑶瑟既嫁,时时归宁,相与唱和。天孙卒末几,瑶瑟亦卒。天孙著有《留香草》四卷,《明史艺文志》传于世。

0